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育百科

欲辨已忘言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(为何欲辨已忘言)

时间:2024-07-07 20:10:18
欲辨已忘言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(为何欲辨已忘言)

欲辨已忘言的上一句是此中有真意,意思是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。整句的意思为: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,想要辨识,却不知怎样表达。该句出自陶渊明所作的《饮酒》其五。

  《饮酒》其五原文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
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  《饮酒》其五翻译

居住在人世间,却没有车马的喧嚣。问我为何能如此?只要心志高远,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。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,悠然间,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。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,有飞鸟,结着伴儿归来。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,想要辨识,却不知怎样表达。

  《饮酒》其五注释

1、结庐:建造住宅,这里指居住的意思。

2、车马喧:指世俗交往的喧扰。

3、君:指作者自己。何能尔:为什么能这样。尔:如此、这样。

4、悠然:自得的样子。见:看见(读jiàn),动词。南山:泛指山峰,一说指庐山。

5、日夕:傍晚。相与:相交,结伴。

6、相与还:结伴而归。

7、欲:想要。

8、辨:辨识。

9、真意: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。

10、人境:喧嚣扰攘的尘世。

11、何能尔:为什么能这样。 尔:如此、这样。

12、见:看见(读jiàn),动词。

13、南山:泛指山峰,一说指庐山。

14、山气:山间的云气。

  《饮酒》其五赏析

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,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,陶醉在自然界中,乃至步入“得意忘言”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。此诗以“心远”纲领全篇,并分三层揭示“心远”的内涵。

首四句写身居“人境”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。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。最后两句又深进一层,写“心”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,到物化忘我,再到得意忘言,层层推进,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、最充分的体现。

  《饮酒》其五创作背景

陶渊明的时代,是门阀士族的时代,政治黑暗,官场腐败,且易招来杀身之祸,他痛感世道的险恶,生活的艰辛,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,终于在义熙元年(405年),他四十一岁时,当了八十余日的彭泽令后弃官归隐,长归园田,不再出仕,亲执耒耜,躬自劳作。

由于社会的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,再加上统治者的荒淫奢侈,许多敢于批评朝政的士大夫文人,动辄被无辜杀戮。因此,当时文人们惧谈政治,尽是躲开政治,有的以游山玩水,隐逸不仕,酗酒放浪,玄学清谈等方式来表示自己没有政治野心,免得被统治者猜忌,以招来人身伤害。

横祸难料的黑暗现实造成的这种畸形的社会风气,不能不影响破落贵族出身的陶渊明。他从二十九岁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岁解去彭泽令,前后几仕几隐,实际做官时间不到三年,他的理想火花就这样在黑暗现实里稍纵即逝。因此,他借“醉人”的语言,指责黑暗社会,揭露政治危机,鄙弃虚伪世俗。

关于陶渊明《饮酒二十首》的写作年代,至今尚无定论。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:元兴二年癸卯(403年)说、元兴三年甲辰(404年)说、义熙十年甲寅(414年)说、义熙二年丙午(406年)说、义熙十二三年(416、417年)说、义熙十四年戊午(418年)说。

  《饮酒》其五作者介绍
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说名潜,字渊明)号五柳先生,私谥“靖节”,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汉族,东晋浔阳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《归园田居》《桃花源记》《五柳先生传》《归去来兮辞》等。

《欲辨已忘言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(为何欲辨已忘言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